山东援沪抗疫的桥头堡,上海专班的使命与担当
在2022年上海新冠疫情防控最吃紧的时刻,一支来自山东的特殊队伍悄然进驻这座超大城市,他们不是医护人员,却与病毒赛跑;他们不直接救治患者,却为抗疫大局保驾护航,这就是“山东省疫情处置指挥部上海专班”(以下简称“上海专班”),这个临时组建的机构,成为鲁沪两地携手抗疫的重要桥梁,也是全国联防联控机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缩影。
专班的成立与使命
上海专班的成立,源于山东省委、省政府对援沪抗疫工作的快速响应,2022年4月,上海疫情形势严峻,山东在派出医疗队、捐赠物资的同时,意识到需要建立一个前线协调机制,以确保援助高效精准,专班由山东省卫健委、交通厅、工信厅、驻沪办等多部门联合组成,常驻上海,直接对接上海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负责统筹山东援沪人员、物资、物流等资源的调度与分配。
其核心使命可以概括为三点:一是确保援沪医疗队的工作衔接与生活保障;二是协调山东援沪物资的接收与分发;三是建立鲁沪两地疫情信息共享机制,为山东的防控决策提供一线数据支持,专班的存在,让山东的援助不再是“单向输出”,而是形成了“需求-响应-反馈”的闭环。
运行机制:高效与精准的结合
上海专班的工作模式突出“高效”与“精准”,以上海疫情高峰时期为例,山东每日向上海输送蔬菜、医疗物资等超过500吨,专班通过建立“绿色通道”,简化物流流程,确保物资从山东出发到送达上海社区不超过24小时,专班还创新使用了“云调度”系统,实时跟踪物资车辆位置,与上海各区街道直接对接,避免物资积压或分配不均。

专班还承担了援沪医疗队的后勤保障工作,山东累计派出逾2000名医护人员支援上海,专班的职责包括安排住宿、协调通勤、提供防疫物资等,一位专班成员回忆:“那段时间,我们就像‘山东人在上海的家’,医护人员下班后能吃到家乡的煎饼果子,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
挑战与应对:在压力中锤炼韧性
专班的工作并非一帆风顺,最大的挑战来自疫情本身的不确定性和超大城市管理的复杂性,上海部分区域封控期间,物流运输一度受阻,专班通过与上海交警部门联动,为山东物资车辆办理特殊通行证,并采用“接力配送”模式,由山东司机将物资送至交界处,再由上海本地志愿者转运,破解了“最后一公里”难题。
另一项挑战是信息不对称,初期,山东的援助物资偶尔出现与上海实际需求不匹配的情况(如某社区急需婴儿奶粉,但收到较多成人药品),专班迅速调整,设立需求调研小组,每日与上海各区召开视频会议,动态调整物资清单,实现了“按需援助”。

成效与启示:区域协作的范本
据统计,在2022年4月至6月期间,山东通过专班向上海累计输送蔬菜、医疗物资等逾1.5万吨,协调医护人员支援方舱医院、核酸检测点等工作超10万人次,更重要的是,专班促成了鲁沪两地在疫情数据共享、流调协同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山东利用上海提供的奥密克戎毒株传播特点数据,提前优化了本地的防控措施。
上海专班的实践,为跨区域应急协作提供了宝贵经验:一是“前线指挥部”模式能够大幅提升援助效率,避免资源浪费;二是平战结合的协作机制值得推广,专班部分成员此后参与了山东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工作;三是区域互助不应仅限于物资和人员调动,更需注重信息与技术的共享。
超越疫情的协作精神
随着上海疫情趋稳,上海专班已于2022年6月底撤回,但其象征的意义远超疫情本身,它体现了“全国一盘棋”下的山东担当,也展现了省际间守望相助的协作精神,后疫情时代,这种专班模式或许可以延伸至其他应急领域(如自然灾害救援、经济协作等),成为省际合作的一种长效机制。

正如一位专班成员所说:“我们不仅是来送物资的,更是来送信心和希望的。”这支临时队伍的故事,或许不会被广泛记载,但却是中国抗疫叙事中不可或缺的一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