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战疫,精准防控下的城市温度与治理智慧
2022年深秋,当新一轮疫情袭来,福州市民的生活并未陷入停滞,超市货架依旧琳琅满目,医院急诊室正常接诊,学生们通过“云端教室”继续学业,这一切相对有序的背后,是一套深度融合精准防控与人文关怀的疫情防控政策体系在高效运转,彰显了福州这座城市的治理智慧与温度。
福州疫情防控政策最显著的特征是“精准施策、科学防控”,不同于简单化的一刀切,福州采用“大数据+网格化”管理模式,将全市划分为万余个网格单元,每个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当出现疫情时,流调人员能够依托数字防控系统,在4小时内完成核心轨迹排查,24小时内实现密切接触者管控,这种精细化管控最大限度缩小了影响范围,去年11月福州某区发生局部疫情,仅对3个小区实施精准封控,而非整个区域,减少了社会成本。
政策的有效性离不开科技支撑,福州首创的“疫情防控指挥系统”整合了公安、卫健、交通等23个部门的数据资源,实现了疫情态势实时感知、资源统筹智能调度,市民通过“e福州”APP即可完成核酸检测预约、健康码查询、疫情线索上报等操作,值得一提的是,福州在福建省率先推出“一老一小”绿色通道,为不使用智能手机的群体提供身份证核验服务,解决了数字鸿沟问题,体现了政策的人性化考量。

民生保障是检验防控政策成色的试金石,福州建立“物资保供-配送入户”全链条机制,确定217家重点保供企业,组建社区配送服务队510支,在封控管理区域,政府提供“标准物资包”与“个性化订单”双选项,满足居民差异化需求,针对特殊医疗需求者,福州开通24小时求助热线,组建应急医疗车队,累计为2700余名患者提供“点对点”就医服务,这些举措让防控工作既有力度又不失温度。
福州政策体系特别关注脆弱群体的保护,对低收入家庭发放临时生活补贴,对隔离期间的务工人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对独居老人建立每日问候制度,教育部门搭建全覆盖线上教学平台,并为困难家庭学生免费提供平板电脑和流量套餐,这些细致入微的安排,构建起特殊时期的社会安全网。

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福州创新采用“领导包片、干部下沉”机制,市区两级机关干部派驻社区参与防控,既强化基层力量,又促进政策精准落地,同时建立“群众诉求快速响应”机制,12345热线疫情防控专席日均处理来电3000余件,办结率达97.6%,形成政策闭环管理。
经过多轮疫情考验,福州防控政策不断优化升级,从最初应急响应到现在的常态化精准防控,从单一部门作战到多部门协同,从纯人工管理到数字赋能,福州逐步构建起平战结合、快速转换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这种演进不仅提升了疫情应对能力,也为城市治理现代化积累了宝贵经验。

福州疫情防控政策的价值不仅在于有效控制了疫情传播,更在于探索了超大城市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新路径,它证明了一点:科学精准的防控不需要以牺牲正常生活秩序为代价,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可以并行不悖,这种平衡之道,或许正是中国城市面对重大公共卫生危机时的智慧选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