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上海去香港/疫情期间上海去香港最新政策】
2022年春天,上海按下暂停键,香港刚从第五波疫情高峰中艰难走出,两座东方明珠,以不同的节奏应对着奥密克戎的冲击,当浦东机场的国际出发厅几乎空无一人时,却有一群特殊旅客正在办理前往香港的登机手续——这是一条在疫情夹缝中艰难维生的航线,也是一次充满未知的双城穿越。
疫情期间从上海前往香港的旅程,堪称一场现代版的“西天取经”,首先需要攻克的是“文件关”:香港疫苗通行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指定检疫酒店预订确认书、健康申报表...文件缺一不可,来自长宁区的李女士回忆:“我准备了整整一个文件夹的材料,每个文件都要核对有效期,生怕哪个环节出错导致前功尽弃。”
飞行体验更是前所未有,往常熙熙攘攘的机场变得空旷冷清,值机柜台前的地面上贴满了间距一米的标识,乘客们穿着防护服、戴着面罩,仿佛科幻电影中的场景,航班数量锐减至疫情前的十分之一,机票价格水涨船高,经济舱价格常常超过万元人民币。

抵达香港国际机场后,另一套防疫流程正式开始,旅客需要接受现场核酸检测,在指定区域等待数小时直至结果出炉,确认阴性后,由专用车辆转运至预定的检疫酒店,开始为期7天的隔离生活,这套流程环环相扣,形成了一条无缝衔接的“防疫闭环”。
选择此时赴港的人群各有苦衷:有急需返校的留学生,有处理紧急商务的企业高管,还有与家人团聚的探亲者,张先生因为香港公司面临重大决策必须亲自处理,“这一趟旅程成本超过三万元,还包括七天隔离时间,但在特殊时期别无选择”。
检疫酒店成为这段旅程中难忘的记忆点,旅客们通过网络分享各家酒店的隔离体验:哪家餐食更可口,哪家房间有海景,哪家网络更稳定,这些细节在平常无关紧要,但在隔离期却显得尤为重要,许多人通过社交媒体记录自己的隔离生活,形成了特殊的“隔离文学”。

两地防疫政策的差异也令人深思,上海坚持动态清零之时,香港正在尝试与病毒共存的路径,这种差异直接体现在入境政策上:香港对境外旅客逐渐开放,而返回内地仍需经历更长时间的隔离,这种不对称使得许多人陷入两难——去了香港,不知何时能够顺利返回。
随着时间推移,这条航线也逐渐发生着变化,2022年下半年,香港将入境隔离期从7天缩短至3天,后来又推出“0+3”政策,每一步调整都牵动着往返两地人们的心,政策的每一次松动,都会带来客流量的小幅回升,成为疫情寒冬中的希望之火。
这条连接上海与香港的空中桥梁,见证了疫情下中国两个最重要城市的风雨同舟,它不仅是一条交通路线,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特殊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和适应能力,每一位旅客的行程,都是对恢复正常生活的渴望与努力。

如今疫情渐退,但那段特殊时期的旅行记忆永远不会被遗忘,它提醒着我们人类在危机面前的韧性,也记录了两座城市在非常时期的相互扶持,当上海外滩和香港维多利亚港的灯光再次交相辉映,我们会记得,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双城之间的联系从未真正中断。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