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高原之巅,拉萨市疫情防控办公室的日夜守护
八月的拉萨本该是游客如织的季节,布达拉宫广场上却罕见人影,当疫情突袭这座海拔3650米的高原城市,一个特殊的指挥中心进入了全天候运转状态——拉萨市疫情防控办公室的灯火,从此再未熄灭。
作为西藏自治区疫情防控体系的中枢神经,这个成立于2020年初的临时机构,已悄然成长为一座高效运转的战"疫"堡垒,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组、流行病学调查组、核酸检测组、物资保障组、信息宣传组等十个专班,汇聚了全市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社区管理等领域的核心力量,他们深知,在高原地区开展疫情防控,既要遵循科学规律,更要兼顾地域特殊性——这里氧气稀薄,医疗资源相对有限,一旦疫情扩散,后果不堪设想。
"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赛跑"是办公室墙上的标语,更是每个工作人员的行动准则,当第一例阳性病例出现,流调组的电话声就此起彼伏,工作人员们戴着氧气面罩通宵工作,在海拔如此之高的环境中,即使静坐也会呼吸困难,但他们必须在4小时内完成核心信息调查,24小时内摸清完整活动轨迹,数据显示,办公室迄今协调处理的流调任务超过500起,排查密接人员近万人。

核酸检测组面临的挑战尤为严峻,拉萨地广人稀,农牧区分布分散,如何让检测覆盖到每个角落?办公室创新推出"流动检测车+帐篷诊所"模式,组织医疗队奔赴偏远地区,甚至骑马前往汽车无法通达的村落,在珠穆朗玛峰大本营附近,工作人员冒着严寒为登山者和当地居民进行检测,创造了世界海拔最高的核酸检测记录。
物资保障组则构建了一条"空中生命线",通过协调民航、军方等力量,建立了一条从成都到拉萨的紧急物资运输通道,累计运输医疗物资超过千吨,办公室里那张物资调度表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一天、每一批物资的流向:从氧气瓶到防护服,从核酸检测试剂到牧民所需的日常用药,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生命的保障。

信息宣传组同样功不可没,他们制作了藏汉双语的防疫宣传材料,通过微信、短视频等平台,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各族群众传播防疫知识,办公室里那部24小时热线电话,已接听上万个咨询来电,工作人员总是耐心解答,消除民众疑虑。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平均日工作时间超过16小时,有的人连续数月未见家人,有的人带着氧气瓶坚持工作,有的人因为高原反应晕倒后又返回岗位,他们中有毕业于名校的90后青年,有经历过非典战役的老专家,有自愿请缨的藏族同胞,共同组成了这个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集体。

拉萨市疫情防控办公室的故事,是千千万万中国抗疫者的缩影,他们用专业与坚守,在雪域高原筑起一道守护生命的安全屏障;用奉献与担当,诠释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当清晨第一缕阳光再次照耀布达拉宫金顶,办公室的灯光依然亮着——那是希望的信号,是坚守的承诺,更是这座雪域圣城战胜疫情的信心所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