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区疫情下的上海,坚韧与温暖并存

2022年初春,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疫情冲击,长宁区作为上海市中心城区之一,也经历了严峻的考验,从3月开始,疫情如潮水般涌来,打破了这座城市往日的喧嚣与繁华。

疫情初现:迅速响应的防控机制

长宁区第一时间启动了应急响应机制,各街道居委会工作人员连夜奋战,组织核酸检测,排查密切接触者,虹桥街道某社区工作人员小王回忆道:“那段时间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但看到居民们配合和理解,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区内建立了多级联防联控体系,将防控网络细化到每个小区、每栋楼宇,长宁区卫健委联合各街道,在短时间内设置了近百个核酸检测点,最高单日检测量达到数十万人次。

民生保障:非常时期的温情守护

封控期间,民生保障成为重中之重,长宁区商务委联合各大超市、电商平台,建立了“社区集采集配”的保供体系,家住天山路的李女士告诉记者:“刚开始有些担心,但后来发现通过社区团购,基本生活物资都能得到保障。”

针对独居老人、孕产妇、重症患者等特殊群体,长宁区建立了“一人一策”的帮扶机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通了24小时医疗咨询热线,家庭医生团队主动对接慢性病患者,确保不停药、不断诊。

长宁区疫情下的上海,坚韧与温暖并存

程家桥街道的李大爷患有高血压,需要定期服药,社区志愿者小张主动承担了为他配药的任务。“这些年轻人不容易,冒着风险为我们跑腿,真的很感动。”李大爷说道。

经济支持:为企业雪中送炭

长宁区拥有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临空经济园区两大重点功能区,企业数量众多,疫情对企业经营造成了巨大冲击,长宁区政府及时出台了《抗疫情助企业促发展若干政策措施》,通过减免租金、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多种方式,为企业纾困解难。

区内一家科技企业的负责人表示:“政府的帮扶政策很及时,让我们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心和底气。”据统计,长宁区共为超过5000家企业提供了各类扶持,金额达数亿元。

社区邻里:疫情中的真情相伴

疫情虽然拉开了人们的物理距离,却让心与心更加贴近,在长宁区的各个小区,邻里之间的互助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长宁区疫情下的上海,坚韧与温暖并存

新华路街道的几个年轻人自发组建了志愿者团队,帮助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团购生活物资,周家桥街道的一位餐厅老板每天免费为社区志愿者提供餐食,这些点点滴滴的温暖,汇聚成了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

后疫情时代的长宁

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长宁区开始着手复工复产,6月起,商场、餐馆陆续恢复营业,街道上重新出现了车水马龙的景象。

这次疫情也暴露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长宁区正在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提升社区治理能力,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等服务功能进一步优化,为未来应对可能出现的公共卫生事件做好充分准备。

长宁区卫健委负责人表示:“我们将总结这次疫情防控的经验教训,构建更加完善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长宁区疫情下的上海,坚韧与温暖并存

疫情是一场大考,考验的不仅是城市的治理能力,更是人性的温度,在长宁区,我们看到了基层工作人员的坚守,看到了志愿者的无私奉献,看到了普通人的相互扶持,这些温暖的瞬间,将成为这座城市共同的记忆,也成为未来发展的宝贵财富。

上海长宁区的疫情应对,展现了中国大城市在面临公共卫生危机时的韧性与活力,在困难面前,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形成合力,共同守护了这座城市的安全与秩序,相信经过这次考验,长宁区将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坚韧,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