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商场解封了吗?最新进展与消费复苏观察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动态调整,郑州商场的营业状态备受市民关注,在政府有序推动复工复产的背景下,郑州多数大型商场已逐步恢复营业,但解封并不等于完全放松,而是进入“有限开放、严格管控”的新阶段,本文将从政策层面、商场实际运营情况以及消费趋势变化三个方面,探讨郑州商场的解封现状。
政策动态:从封闭管理到限流开放
郑州商场的解封进程与全市疫情防控政策紧密相关,根据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的通告,自2022年12月以来,郑州逐步取消部分区域管控措施,商场、超市等商业场所可在满足防疫条件的前提下恢复营业,多数商场已开放入口,但需严格执行“扫码测温、佩戴口罩、限流50%”等要求,部分区域仍根据疫情风险等级实施动态调整,例如二七区等商圈曾因临时疫情反复暂停堂食,但购物区域保持限流开放。
政府强调“解封不解防”,商场需制定应急预案、加强消毒频次、落实员工健康监测,并鼓励线上购物的补充模式,这一政策导向既保障了民生需求,又避免了聚集性风险。
商场实况:人流回暖但未完全恢复
笔者实地走访郑州正弘城、丹尼斯大卫城、万象城等大型商场发现,目前客流量较封控期间明显回升,但远未达到疫情前水平,入口处均设有防疫岗,工作人员查验健康码、测量体温,部分商场还需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餐饮区暂未开放堂食,但提供外卖服务;零售店铺基本正常营业,但试衣间、美容体验等服务需预约或暂停。

某商场运营负责人表示:“目前日均客流量恢复至同期的60%左右,消费者更倾向于目的性购物,停留时间缩短。”商场通过加码线上促销、直播带货等方式弥补线下损失,例如郑州银基广场推出“云购”平台,部分品牌销售额甚至超过去年同期。
消费行为变化:安全与理性成主导
解封后的郑州消费者展现出新的趋势:一是“安全消费”成为首要考量,更多人选择错峰购物或线上下单;二是消费更趋理性,非必需品类销售增长缓慢,而生活必需品、家居用品需求稳定;三是“本地化消费”凸显,周边商圈和小型社区商业体更受青睐。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商场逐步开放,但消费者信心的完全恢复仍需时间,一项民间调查显示,超50%的郑州市民表示“短期内避免前往人流密集场所”,这预示着商场完全复苏可能需等到2023年第一季度后。

挑战与机遇并存
对商场而言,解封后仍面临多重挑战:一是租金压力与商户退租风险,尤其是中小品牌;二是供应链波动导致货源不稳定;三是疫情防控成本增加,如消杀物资、人力配置等。
危机中也蕴藏转型机遇,许多商场加速数字化布局,通过会员系统精细化运营、开展社群营销,甚至联合文旅部门打造“购物+微度假”模式,例如郑州华润万象城引入艺术展与亲子主题活动,吸引家庭客群,逐步重聚人气。
常态化防控下的新平衡
郑州商场的解封是一个渐进过程,未来将伴随疫情变化动态调整,专家预测,2023年消费市场将呈“波浪式复苏”,商场需灵活应对可能出现的局部疫情反复,政府有望出台更多刺激消费政策,如消费券发放、税收减免等,以助推商业回暖。

对市民而言,商场解封意味着生活正回归正轨,但个人防护仍需重视,理性消费、支持本地商业,将成为后疫情时代的社会共识。
总体而言,郑州商场已实现有限解封,但完全恢复仍需时日,这场疫情不仅改变了商业形态,也重塑了消费习惯,在政策、企业与消费者的共同努力下,郑州的烟火气正一步步归来,而如何在新常态中找到安全与活力的平衡点,将是所有城市商业体面临的长期课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