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疫情防控(南昌市疫情防控公告)

2022年3月,奥密克戎变异株突袭南昌,这座被誉为“英雄城”的历史名城再次面临严峻考验,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南昌市委市政府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以“科学精准、动态清零”为总方针,构筑起一道道坚固的疫情防控屏障,展现了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能力的生动实践。

精准施策的科学防控体系

南昌疫情防控的首要特点是科学决策与精准施策的有机结合,疫情发生后,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依托大数据平台,在72小时内完成首轮流行病学调查,精准锁定传播链条,值得一提的是,南昌创新采用“时空伴随者”预警系统,通过基站数据分析,对潜在风险人群实施分级分类管理,既确保防控覆盖面,又避免“一刀切”式管控,在区域核酸检测中,采取“重点筛查+常态化检测”双轨模式,设置1890个采样点,实现12小时内完成采样、24小时内出具结果的高效运转,这种科学防控策略不仅有效遏制了疫情扩散,更最大限度减少了对社会经济运行的影响。

多层次联防联控的治理智慧

南昌疫情防控展现出多层次、立体化的治理格局,在市级层面,建立“1+10+10”指挥体系(1个总指挥部、10个专项工作组、10个片区指挥部),实现统一调度、分区施策,在社区层面,创新“党建+疫情防控”模式,组织3.2万名党员干部下沉至社区网格,与基层工作者、志愿者共同构成联防联控的第一道防线,西湖区某社区书记李女士表示:“我们建立楼栋长负责制,实现居民需求收集、物资配送、特殊关怀的精细化服务,确保封控期间民生保障不断线。”

南昌市疫情防控(南昌市疫情防控公告)

南昌还注重区域协同防控,与周边地市建立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机制,在3月疫情高峰期,与九江、宜春等市联合设立物资保障绿色通道,确保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体现了都市圈协同治理的先进理念。

科技赋能的人文关怀实践

南昌疫情防控的显著特征是科技赋能与人本关怀的深度融合,在数字化应用方面,率先升级“昌通码”系统,集成核酸检测、疫苗接种、行程轨迹等多维数据,实现“一码通行”;同时开发“老人友好型”界面,解决数字鸿沟问题,物资保障体系创新“线上订购+线下配送”模式,组织2000余辆保障车辆、1.5万名配送人员,确保封控区居民生活物资“最后一百米”配送。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开通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组织200余名专业心理咨询师提供线上服务,对隔离人员、医护人员等重点群体开展心理干预,市教育局搭建“云端课堂”平台,确保57万中小学生停课不停学,体现了特殊时期的人文关怀。

南昌市疫情防控(南昌市疫情防控公告)

平衡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南昌智慧

南昌在疫情防控中始终注重统筹发展与安全,4月中旬疫情趋稳后,及时出台《助企纾困若干政策措施》,通过减税降费、金融支持等23条举措,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建立重点企业“白名单”制度,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数据显示,2022年二季度南昌GDP实现正增长,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0.8个百分点,展现出良好的经济韧性。

这种平衡艺术还体现在常态化防控阶段,南昌创新推出“场所码”分级管理制度,根据不同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防控,既保障公共场所有序开放,又守住疫情不反弹的底线,国庆期间,在严格落实防控措施前提下,南昌接待游客量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5%,实现了防控与发展的动态平衡。

从南昌实践看中国疫情防控智慧

南昌市疫情防控(南昌市疫情防控公告)

南昌疫情防控的实践是中国抗疫战略的微观缩影,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其成功经验可归纳为:以科学精准为方法论,以多层协作为组织保障,以科技赋能为技术支撑,以民生关怀为价值导向,这种治理模式不仅有效应对了疫情挑战,更为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积累了宝贵经验。

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演变,南昌疫情防控体系仍在持续优化,随着第十五版防控方案的落地,南昌正加快建设智慧预警多点触发系统,完善平战结合的公共卫生体系,这座英雄城市的抗疫实践证明:只有坚持科学防控、精准施策,才能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健康,统筹好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最终赢得抗疫斗争的全面胜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