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郑州商场 合肥开门吗/疫情郑州商场 合肥开门吗现在】
2021年夏季,德尔塔毒株突袭郑州,这座千万人口的城市一度陷入沉寂,商场关闭、街道空旷,二七广场从未如此安静,而此刻,许多人也在关心:合肥的商场还开门吗?两个城市的商业命运,在这一刻形成了微妙对照。
郑州商场的疫情之困
7月30日,郑州通报首例本土确诊病例,次日全市立即升级防控措施,正弘城、丹尼斯大卫城、万象城等大型商场纷纷缩短营业时间或暂停营业,仅一周时间,郑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跌超过40%。
一位在郑州经营服装店的小老板告诉记者:“刚经历了7·20暴雨,库存全泡了,好不容易整理完毕准备重新开业,疫情又来了,现在每天睁眼就是亏钱,但员工工资和店租一分不能少。”
大型商场同样艰难,某商场负责人透露:“即使开门,客流量也不到平时的20%,但完全关闭损失更大,我们陷入了两难境地。”
疫情下的商场不再只是购物场所,更成为了城市信心的晴雨表,空荡荡的商场里,营业员比顾客多的景象,折射出疫情对商业生态的深度冲击。
合肥商场的谨慎开放
距郑州500公里外的合肥,商业活动仍在继续,但已完全不同往日。

合肥各大商场目前仍然开放,但采取了严格的防疫措施,进入商场必须佩戴口罩、测量体温、出示健康码,餐饮禁止堂食只提供外卖,电影院、游乐场等密闭场所暂停营业。
“开门不等于营业。”合肥一家商场管理人员表示:“现在我们的运营成本增加了30%,包括增加的消毒频次、防疫物资采购和额外人力安排,但销售额却下降了50%以上。”
对于“合肥开门吗”的疑问,答案是肯定的,但这种“开门”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热闹与自由,消费者心理也发生了明显变化,非必要不逛街成为共识,线上购物进一步挤压实体商业空间。
疫情重塑商业生态
两座城市的对比展现了疫情下中国商业的两种状态:一种是按下暂停键的郑州模式,一种是低效运行的合肥模式,无论哪种,传统商场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疫情加速了商业模式的转型,郑州一些商场即使在关闭期间,也通过直播带货、社群营销等方式维持运营,某高端商场开发了小程序,让导购通过企业微信与客户保持联系,实现“无接触购物”。

在合肥,商场则成为了社区团购的提货点、外卖骑手的聚集地,商业空间的功能正在被重新定义,从传统的销售场所转变为多元服务的提供者。
未来之路在何方?
专家指出,后疫情时代的商场需要思考转型之路,增加户外商业空间、打造开放式街区、引入医疗健康等民生业态,都可能成为商场的发展方向。
政府也在出台措施扶持商业,郑州已宣布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商家给予税收减免、租金补贴等支持;合肥则推出了消费券计划,刺激消费回暖。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商场不仅是购物的地方,更是社交和休闲的空间,人们期待在疫情过后,重新享受逛街的乐趣,但这一切需要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
疫情终将过去,但商业世界的变革已经不可逆转,郑州商场的暂时冷清与合肥商门的谨慎开放,共同描绘出特殊时期的商业图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挑战,还有中国商业的韧性与创新能力。

当问及“合肥开门吗”时,我们实际上是在探寻一种平衡——如何在保障公共安全的同时维持经济活力,这不仅是两座城市的课题,也是整个国家乃至全球面临的共同考题。
未来已来,唯有适应变化、积极转型,才能在疫情带来的商业寒冬中等待春天的到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