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疫情河南路/上海疫情河南路况如何

四月的上海,本应是梧桐抽新、游人如织的时节,2022年春天的疫情,让这座国际大都市按下了暂停键,街道空了,商场关了,只剩下防疫广播在空旷的城市中回荡,在这片沉寂中,有一条街道默默见证着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河南路。

河南路,这条位于黄浦区的老街道,北起天潼路,南至人民路,全长不过一公里多,却是上海历史与现代交融的缩影,路旁既有百年老建筑,也有现代化商厦;既有传统小吃店,也有时尚咖啡馆,平日里,这里人流如织,车水马龙,是上海城市脉搏跳动最有力的地方之一。

疫情来袭,河南路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寂静。

3月底,随着上海疫情形势日趋严峻,河南路上的店铺陆续关闭,最先停业的是餐饮场所,接着是零售商店,最后连银行和办公楼也实行了封闭管理,不到一周时间,整条街道变得空空荡荡,只剩下偶尔驶过的防疫车辆和匆匆走过的“大白”们。

老李在河南路上经营一家本帮菜馆已有二十三年。“从未见过这样的景象,”他隔着关闭的卷帘门对我说,“就连2003年非典时期,我们也没有完全停业。”他的餐馆原本已经准备了清明时节的特色青团,现在只能堆在冰柜里,等待不知何时才能到来的复工。

上海疫情河南路/上海疫情河南路况如何

在这片寂静之下,另一种生活正在悄然展开。

河南路变成了疫情防控的重要阵地,街道居委会在路口设置了核酸检测点,每天清晨就开始组织居民有序检测,志愿者们穿着防护服,拿着喇叭,一栋楼一栋楼地呼叫居民下楼,尽管口罩遮住了他们的表情,但眼中的疲惫与坚定清晰可见。

“我们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社区志愿者小张告诉我,“从组织核酸检测到分发物资,从登记需求到安抚情绪,事情多得做不完。”她原本是河南路上一家公司的白领,疫情爆发后主动报名成为志愿者。“这是我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守护它是我的责任。”

物资保供成为河南路疫情期间的关键任务,由于老年居民较多,线上抢菜对许多人来说并不现实,街道办组织起了物资配送小组,统计需求,联系供应商,然后将蔬菜、肉类和日常用品分发到每个小区,河南路上的几家超市虽然不对公众开放,却成为了物资储备和中转站,员工们住在店里,日夜不停地分拣配送。

上海疫情河南路/上海疫情河南路况如何

“最困难的是药品配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王医生说,“很多老年人有慢性病,不能断药。”他们成立了配药小组,收集居民的医保卡和空药盒,去医院代配药,然后再送药上门。“有时候为了配一种药,要跑好几家医院。”

疫情中的河南路也展现出令人动容的邻里情谊,年轻人建立了楼组微信群,帮助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团购食物;有厨师证的居民在网上开设烹饪课程,教大家如何用有限的食材做出美味菜肴;音乐老师每晚在阳台上举办“云端音乐会”,用歌声抚慰焦虑的心灵。

在这条街上住了六十多年的陈奶奶说:“我经历了上海很多困难时期,这次疫情虽然厉害,但看到这么多人在互相帮助,我心里踏实。”她每天在窗口看着志愿者忙碌的身影,坚持要女儿帮她网购一些饮料送给这些“孩子们”。

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河南路开始显现复苏的迹象,五月中旬,部分超市允许有限开放,居民们可以凭出入证分批前往采购,虽然队伍排得很长,但人们保持着安全距离,有序等待,六月开始,更多店铺逐步复工,快递和外卖服务也在恢复。

上海疫情河南路/上海疫情河南路况如何

河南路的故事只是上海疫情中的一个微小切片,却折射出这座城市的坚韧与包容,一条街道的寂静与坚守,记录着非常时期的艰难与勇气,记录着普通人的付出与互助,记录着一座城市在挑战面前的韧性与温度。

疫情终将过去,河南路终将恢复往日的喧嚣,但这段特殊时期的记忆将会留在这条街道的肌理中,成为历史的一部分,提醒着人们: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生活的力量仍在继续,城市的脉搏从未停止跳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