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郑州商场 天津有开门吗(疫情郑州商场 天津有开门吗今天)
2022年初冬,中国多座城市再度面临疫情考验,郑州与天津,这两座北方重要城市,在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之间寻找着艰难平衡,商场作为城市商业活力的重要指标,其开放状况成为观察疫情下城市运行的重要窗口。
郑州商场:从沉寂到复苏
十一月初,郑州经历了一轮严峻疫情,全市大型商场一度按下“暂停键”,正弘城、丹尼斯大卫城、万象城等主要商业综合体相继闭店,空旷的商场里只剩下保安和保洁人员,橱窗里的模特依然保持着微笑,却无人欣赏最新款冬装。
随着疫情逐步控制,郑州市采用分级分类管理方式,有序推动商业复工复市,11月15日起,金水区、郑东新区部分商场率先恢复营业,但采取了严格的限流措施——接待顾客量不得超过正常容量的50%,进入商场的顾客需要扫码测温,并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商场内部的餐饮区经历了最漫长的等待,11月20日后,部分餐厅逐渐恢复堂食,但每桌间隔不得少于2米,快餐店取消自助调料台,服务员全程佩戴口罩面罩,某连锁餐饮经理告诉记者:“恢复营业首日,客流量只有平日的三成,但我们相信会慢慢好起来。”
零售业态的恢复速度相对较快,化妆品专柜前重新出现了试妆的年轻人,尽管试用装口红每次使用后都需要消毒;服装店里,售货员耐心帮助顾客通过视频与家人朋友分享试衣效果,线下体验的价值在疫情后更加凸显。

天津商场:精准防控下的开门营业
天津市的商场则呈现出另一番景象,作为北方重要港口城市,天津一直坚持“精准防控”策略,商场大多保持营业状态,但防控措施毫不松懈。
天津大悦城、天河城、万象城等主要商场门前,工作人员认真查验健康码和行程码,商场入口处增设了自动测温仪和消毒设备,广播里循环播放着防疫提示,某商场负责人表示:“我们每天营业前和闭店后都会进行全面消杀,电梯按钮、扶手等高频接触区域每两小时消毒一次。”
天津商场的运营时间有所调整,多数提前一小时结束营业,以便进行彻底清洁,电影院、KTV等密闭娱乐场所则根据疫情变化动态调整,11月中旬曾暂停营业一周,随后又有限度重新开放。
值得一提的是,天津商场在疫情中展现了极强的适应性,许多商场开辟了室外销售区,将部分商品陈列在通风良好的广场区域;同时加大线上渠道投入,通过直播带货、社群营销等方式弥补线下客流减少的影响。

双城对比:疫情防控与经济活力的平衡术
郑州和天津的不同策略反映了两地疫情形势的差异,郑州面临较大防控压力,采取了较为严格的临时管控措施;而天津疫情相对平稳,故能以更精细化的方式维持商业运行。
两座城市的共同点是都高度重视民生保供工作,即使是在管控最严格的时期,超市和菜市场都保持运营,确保生活物资供应充足,郑州多家商场内的超市延长营业时间,避免人群集中采购;天津则推广“无接触配送”服务,商场与外卖平台合作,将商品直接送至小区指定区域。
从消费者角度看,人们的购物习惯也发生了明显变化,随机采访的郑州市民王女士表示:“现在我会提前规划要买什么,减少在商场停留时间。”天津的大学生小张则说:“我和朋友约见面都会选择通风好的地方,或者干脆线上一起逛街。”
商业新常态的塑造
疫情终将过去,但它已经永久改变了商业生态,商场不再仅仅是购物场所,而是逐渐转型为提供体验和社交的空间,郑州和天津的商场都在探索后疫情时代的发展方向:增加户外区域、优化通风系统、打造线上线下融合模式...

政府部门也在调整政策支持商业复苏,郑州市发放消费券刺激市场回暖;天津市推出租金减免政策减轻商家压力,两座城市都在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
截至11月底,郑州商场基本全面恢复营业,天津商场则持续开放中,具体营业情况仍可能随疫情变化而调整,建议市民出行前通过官方渠道查询最新信息。
在这个不确定的时期,商场的灯光不仅代表着商业活力,更传递着城市生活的温度与希望,每一次测温、每一处消毒液、每一个口罩背后的微笑,都在诉说着人们对于正常生活的共同渴望与努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