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疫情过年,一座城市的坚韧与温情
2022年的春节,对于郑州这座千万人口的城市而言,注定不同寻常,当“过年”与“疫情”这两个词交织在一起,郑州人用坚韧、乐观和互助,书写了一段特殊时期的城市记忆。
春节前夕,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突袭郑州,1月3日,郑州报告首例本土确诊病例,随后病例数持续增加,这座刚经历过“7·20”特大暴雨灾害的城市,再次面临严峻考验,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划分迅速落实,全员核酸检测连夜展开,郑州进入了抗疫的“战时状态”。
“非必要不离郑”——政府的倡议下,许多原本计划回乡过年的人停下了脚步,在郑州工作的周先生退了回老家的车票:“第三年没回家过年了,说不失落是假的,但为了家人安全,也为了郑州早日战胜疫情,留下来是应该的。”据统计,今年春节郑州有超过200万人选择就地过年。
疫情下的年味并未消散,而是以另一种方式弥漫在城市各个角落,在封控小区,志愿者们穿着防护服,将春联、福字和年货逐户送到居民手中,线上团年饭、云拜年成为新时尚,家家户户通过视频连线,与远方的亲人“隔空举杯”,科技让分离的亲情得以连接。

最令人动容的是抗疫一线的坚守,除夕夜,在金水区某核酸检测点,医护人员李医生和同事们仍在忙碌。“我们已经连续工作十多个小时了,但想想能让更多人安心过年,值得。”他们的防护服上,写着“新年快乐”和可爱的老虎图案——2022年是农历虎年,这些小细节传递着温暖和希望。
社区工作者这个春节无休,中原区某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女士每天工作16小时以上:“我们要组织核酸检测,要解决居民生活需求,要关怀独居老人和困难家庭,疫情下的春节,更要把温暖送到每家每户。”她的手机里存着上百个居民的电话,24小时开机待命。
疫情中的春节,郑州的商业活力并未消失,而是转型创新,各大商场推出线上购物平台,无接触配送覆盖全城;饭店推出半成品年菜套餐,让市民在家也能享受饭店美味;文化场馆推出虚拟展览,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传统与创新结合,特殊时期的春节经济展现出韧性。

正月初三,郑州迎来好消息:社会面基本清零,部分封控区开始解封,这座城市用20多天的艰苦努力,控制住了疫情扩散,为春节画上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句号。
郑州疫情下的春节,没有往年的喧闹,却多了一份沉淀与思考,它让我们重新审视传统节日的意义——不仅是团聚和庆祝,更是相互扶持和共渡难关的温暖,它展示了郑州人的城市精神:面对困难不退缩,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在挑战中彼此关怀。
疫情终将过去,但这个特殊的春节会长久留在郑州人的记忆中,当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回首2022年春节,记住的不仅是口罩和核酸检测,更是危难中闪现的人性光辉,是一座城市的坚韧与团结,是寒冬里温暖彼此的瞬间。

郑州的春节,因疫情而不寻常,因人们的坚守而更加珍贵,这或许就是这座城市最真实的年味——在挑战中前行,在困难中互助,永远怀抱希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