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疫情防控情况 重庆最新/浙江省疫情防控情况 重庆最新消息
当前,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国内本土疫情亦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在此背景下,如何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是对各地治理能力与智慧的一次大考,东部经济大省浙江与西部直辖市重庆,虽远隔千里,但都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结合本地实际,因时因势不断优化防控措施,展现出精准防控与高效统筹的生动实践。
浙江省:科学精准,以“快”制“变”筑牢防线
浙江省作为沿海开放型经济大省,人员物资流动频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始终存在,浙江的疫情防控情况总体平稳可控,但面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快、隐匿性强的特点,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核心策略突出一个“快”字和“准”字。
快速响应与流调溯源精准高效,一旦发现阳性感染者,浙江各地立即启动应急机制,省、市、区三级联动,争分夺秒开展流调溯源、核酸检测、隔离管控等工作,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快速精准锁定密接、次密接等风险人员,确保应隔尽隔、不漏一人,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切断传播链条,这种以快制快的策略,有效控制了疫情的扩散蔓延。
分级分类管控凸显精细化,浙江避免“一刀切”,而是科学划分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并根据疫情风险变化动态调整,在精准划定“三区”的基础上,努力减少因疫情防控对群众正常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对涉及民生保障的企业和场所,在严格落实防疫措施的前提下尽可能保持运转;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行“白名单”制度,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常态化核酸检测与“哨点”监测并重,浙江在重要城市、人口密集区域合理布局常态化核酸检测点,构建“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方便群众“愿检尽检”、“应检尽检”,及早发现潜在风险,强化医疗机构、药店等“哨点”监测敏感性,确保一旦出现疫情苗头能第一时间预警。
数字化赋能疫情防控,浙江充分发挥数字经济优势,广泛应用“健康码”、行程卡等工具,并不断优化升级,提升核验效率和精准度,一些地方还探索使用“场所码”等手段,实现精准追踪,为流调工作提供强大数据支撑。
总体而言,浙江的疫情防控体现了其一贯的务实、高效风格,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为“动态清零”总方针提供了有效的省域实践。
重庆市:因势利导,攻坚克难巩固成效

相较于浙江,重庆作为西部重要枢纽城市,地域广阔,城乡差异大,疫情防控同样面临独特挑战,重庆持续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疫情防控形势整体平稳,但也不断根据最新情况调整策略,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严密防范输入风险,重庆紧盯航空、陆路、水运等入境通道,严格落实入境人员和高风险岗位工作人员的闭环管理,加强了对来自国内中高风险地区人员的管理和服务,确保排查、检测、隔离等措施到位,筑牢外防输入的坚固屏障。
抓实抓细本土防控,针对国内局部聚集性疫情,重庆快速开展协查排查,对相关风险人员及时落实健康管理措施,加强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的防控,特别是对人员密集、空间密闭的场所,严格落实测温、验码、戴口罩、清洁消毒等常态化防控措施,持续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尤其是老年人接种,构建群体免疫屏障。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在防控中注重人文关怀与生活保障,在实施管控措施时,努力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生活秩序,建立绿色通道保障急危重症患者、孕产妇等特殊群体的就医需求,体现了城市的温度,加强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引导市民做好个人防护,配合防疫工作,凝聚起群防群控的强大合力。

统筹兼顾,迈向常态化防控新阶段
浙江和重庆的疫情防控实践,虽然具体措施上因地域和情况差异而各有侧重,但都深刻体现了“科学精准、动态清零”的核心要义,两地都致力于在控制疫情的同时,尽可能保障经济社会的活力与秩序,努力探索一条高效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
当前,疫情尚未远去,大考仍在继续,浙江的“快准稳”与重庆的“严实细”,都是中国抗击疫情画卷中的重要笔触,它们启示我们,面对狡猾的病毒,必须坚持战略定力,保持耐心,既不放松防控,也不层层加码,要不断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加强防控措施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唯有如此,才能最终赢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定性胜利,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