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最新疫情防控要求,科学精准守护雪域高原

盛夏的拉萨,阳光依旧炽烈地洒在布达拉宫的金顶上,八廓街的转经人流却悄然发生了变化——佩戴口罩的人们保持安全距离,入口处的智能测温设备无声工作,电子屏滚动播放着藏汉双语的防疫提示,这座海拔3650米的高原古城,正在以科学精准的防控策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挑战,拉萨市最新发布的疫情防控要求,既体现了对国家"动态清零"总方针的坚决贯彻,更展现出结合高原特点、保障民生需求的独特智慧。

精准防控:科学划分风险区域

根据拉萨市疫情防控办公室最新通告,全市继续实施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高风险区实行"足不出户、上门服务",中风险区采取"人不出区、错峰取物",低风险区则强调"个人防护、避免聚集",与以往不同的是,新规特别明确了风险区调整的量化标准:连续5天无新增感染者且第5天风险区域内所有人员完成一轮核酸筛查均为阴性,即可及时解封,这种既严格又灵活的调整机制,有效避免了"一刀切"式管控,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针对拉萨作为旅游城市的特点,新规还创新性地设立了"旅游泡泡"管理模式,对旅行团实行闭环管理,在做好健康监测的前提下,允许团队在特定线路和范围内活动,这一措施既保障了旅游业这一拉萨支柱产业的运行,又有效切断了疫情传播链条,上半年已成功接待闭环管理游客12.7万人次,无一例疫情外溢。

检测监测:构建多层次预警体系

核酸检测策略作出重要调整:不再开展全域全员核酸检测,而是重点对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和重点机构人员开展常态化检测,交通场站、冷链物流、医疗机构等工作人员实行"一日一检",学校、养老机构等每周抽检比例不低于20%,这种靶向检测策略既提高了防控效率,又节约了医疗资源。

拉萨市最新疫情防控要求,科学精准守护雪域高原

拉萨市还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升级了"藏易通"健康码系统,新系统新增了"核酸结果时效提醒"和"疫苗接种提示"功能,对接国家政务平台,实现了全国健康码互认,对于老年人和不使用智能手机的群体,保留了纸质登记通道,并开通了代办代查服务,体现了人文关怀,据统计,该系统目前已覆盖全市85%以上人口,成为疫情预警的重要工具。

民生保障:特殊关怀高原环境

拉萨疫情防控最具特色的是对高原特殊性的充分考虑,新规要求各医疗机构设立"高原反应与发热症状鉴别门诊",避免将高原反应误判为疫情,对于方舱医院和集中隔离点,均配备了制氧设备和高原病专科医生,确保患者的健康安全。

在物资保障方面,建立了"市-县区-街道-社区"四级保供体系,针对农牧区特点,组织了"流动保供车"定期下乡,保障偏远地区群众生活需求,还特别考虑了藏族同胞的生活习惯,在物资配送中包含了酥油、糌粑等传统食品,尊重民族传统文化。

疫苗接种:构筑高原免疫屏障

拉萨市持续推进疫苗接种工作,重点提高老年人群接种率,针对高原地区老年人多患有基础疾病的情况,组织医疗专家开展接种评估,设立绿色通道,提供上门接种服务,截至目前,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全程接种率已达87.5%,第三针加强针接种率达到76.3%。

拉萨市最新疫情防控要求,科学精准守护雪域高原

值得注意的是,拉萨市还开展了"高原环境对疫苗有效性影响"的专题研究,初步结果表明现有疫苗在高原环境下同样有效,这为疫情防控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应急准备:强化疫情处置能力

按照最新要求,拉萨市完成了疫情防控应急资源储备,包括可满足30天满负荷运转的医疗物资储备,以及2000张床位的方舱医院储备能力,同时组织了多轮疫情防控演练,特别是模拟高原环境下的大规模疫情处置,提升了应急响应能力。

医疗机构实行"平急结合"运行模式,普通门诊预约诊疗,急诊24小时开放,确保日常医疗服务不受影响,建立了疫情期间特殊人群医疗救助机制,为孕产妇、危急重症患者等开辟绿色通道。

拉萨市的疫情防控要求,是国家防控政策与地方实际相结合的典范,它既保持了防控措施的科学性、规范性,又充分考虑了高原环境的特殊性和藏族同胞的文化需求;既坚决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又最大限度减少对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这种精准防控策略,正守护着这片神圣土地的安宁与健康,为雪域高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拉萨市最新疫情防控要求,科学精准守护雪域高原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拉萨市将继续完善防控措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让圣城拉萨在保持神圣静谧的同时,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