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疫情局 拉萨分局电话,上海疫情局 拉萨分局电话号码】
深夜十一点的拉萨,海拔3650米的城市已陷入沉睡,而在某栋不起眼的办公楼里,电话铃声划破寂静。“您好,这里是上海疫情局拉萨分局。”值班员小杨迅速接起电话,手指已在键盘上方待命,电话那头是一位焦急的上海游客,在纳木错出现高反并伴有发热症状,小杨立即启动应急程序,十五分钟内就协调好了当地医院、隔离酒店和运输车辆,这样的场景,在这个特殊的机构里每天都在发生。
上海疫情局拉萨分局——这个看似不太合乎常理设置的机构,却是2022年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随着西藏旅游旺季的到来和疫情反复,大量上海游客和援藏干部需要疫情防控支持,上海疫情局创造性地在拉萨设立分局,架起了两地疫情防控的桥梁,一部24小时热线电话,成为这条跨越4000公里生命线的关键纽带。
这部电话的背后,是一个由17人组成的特别团队,他们中有流行病学专家、数据处理员、藏汉双语翻译、应急协调员,负责人李主任是上海援藏干部,他告诉我们:“我们的使命很简单:不让任何一个在上海和西藏之间流动的人成为疫情防控的漏洞,同时也不让任何一个人因为疫情而得不到应有的帮助。”

电话号码公布的第一天,就接到了327个来电,有在上海的藏民担心家乡亲人的,有计划进藏的上海游客询问政策的,有在藏企业求助防疫物资的,还有需要跨区域医疗转运的危重病人家属,最紧急的一通电话来自珠峰大本营——一位上海登山者出现严重高原反应,核酸检测又呈阳性,分局立即启动高原救援预案,协调当地防疫部门特事特办,在严格防控的前提下组织救援,最终使登山者转危为安。
技术团队开发了智能来电分类系统,能够根据来电内容自动分级标记:红色为紧急医疗求助,黄色为政策咨询,绿色为普通信息查询,所有来电数据都会实时录入数据库,形成疫情风险地图,8月中旬的一天,系统突然显示拉萨某区域上海游客密集来电报告类似症状,分局立即向两地疾控部门发出预警,后来该区域果然发现聚集性疫情,因预警及时被迅速控制。
语言是分局面临的独特挑战,很多藏族同胞普通话不流利,分局专门招聘了藏汉双语接线员,次仁卓玛就是其中一位,她记得最感动的一通电话来自一位藏族老阿妈:“老阿妈不会说汉语,儿子在上海工作无法回家,她只是想知道儿子那边的疫情严不严重,儿子平安吗?我告诉她上海的情况,告诉她怎么和儿子视频通话,电话那头传来了哽咽的感谢声。”

疫情最严峻时期,这条热线成为心理支持热线,许多被困在高原的游客产生焦虑情绪,接线员们接受了心理疏导培训。“有时人们打电话来不只是问政策,更是需要一种安全感,需要知道有人在乎他们的处境。”心理专家王医生说道,最长的一通电话持续了2小时47分钟——那是一位在上海工作的女儿,担心独自在日喀则的母亲,接线员不仅帮她了解了当地疫情政策,还联系社区志愿者上门看望了老人。
随着疫情形势变化,分局的职能也在延伸,它已成为沪藏两地的健康咨询平台,甚至协助两地企业复工复产,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初,这条热线已接听来电43852个,处理紧急事件127起,协调医疗转运89次,预警疫情风险16次。
深夜,办公室里依然灯火通明,又一轮电话响起,接线员小杨深吸一口气,用专业而温暖的声音回应:“您好,这里是上海疫情局拉萨分局,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在这片离天空最近的土地上,这个特殊的号码就像一座无形的桥梁,连接着雪域高原与东海之滨,守护着每一个平凡而珍贵的生命。

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每当危急时刻,总有人记得那串数字——那个连接着希望与帮助的电话号码,在疫情防控的宏大叙事中,正是这些细微处的坚守,织就了守护生命的安全网。
发表评论